一、源头没活水了:买房的少,精装房还抢生意
以前装修靠新房交房带动,但现在买房的人越来越少了。2025年大房企卖楼额还在跌,新房交付量跟着缩水。
而且现在很多开发商直接做“精装房”,买房时连装修都包了,相当于把装修公司的活儿直接抢走了。比如以前小区交房后几百户要装修,现在可能只有几十户自己折腾,需求一下子少了一大半。
二手房呢?虽然有人买,但大家装修都想省钱,很多人就简单刷个墙、换个地板,不像新房那样全房重装,一单赚的钱比以前少一半都不止。
二、同行卷到“杀红眼”,价格战把利润打没了
装修公司太多了,全国有200多万家,光中小公司就占90%。大家为了抢客户,拼命打“低价战”:比如以前装修100平要15万,现在到处都是“699元/平全包”,算下来100平才7万,材料和人工成本都快不够了,更别说赚钱。
而且现在网上平台(比如齐家、土巴兔)还要收15%-20%的佣金,获客成本超高。比如你在网上找个客户,可能要花6000块广告费,但这单做完去掉成本可能就赚几千块,搞不好还赔钱。
三、成本像坐火箭涨,赚的钱全填坑了
人工贵到请不起:现在瓦工、水电工一天工钱500-800块,比五年前涨了快一倍,而且老师傅多,年轻人不愿干,干活效率还低,动不动就受伤耽误工期。
材料跟着涨价:2024年板材、涂料价格涨了15%-25%,但装修合同都是定死价格的,材料贵了只能自己扛。比如原来预算10万买材料,现在要多花2万,但合同价不能变,只能自己贴钱。
开门店、打广告都是钱:租个门店一年租金几十万,设计师工资、网上打广告又要花一大笔。比如一年营收100万,租金、工资、广告费能花掉47万,剩下的钱扣掉材料人工,基本没剩啥了。
四、客户需求“两极分化”,装修公司两头不讨好
现在业主分两类:有钱的追求高端设计、智能家居,愿意多花钱,但这种客户需要专业团队,小公司接不住;普通老百姓觉得“装修公司坑多”,宁愿自己找施工队,或者在网上买材料自己搞,跳过装修公司。比如年轻人装修,60%都自己设计找工人,觉得装修公司报价高、套路多,信任感很低。
五、政策和技术“逼着转型”,小公司跟不上
环保要求太严:2025年新规定,装修材料甲醛含量要降一大半,符合标准的材料贵40%,小公司用不起好材料,要么赔钱换材料,要么被投诉罚款。
老旧小区改造看着好,实则赚得少:政府主导的老小区改造虽然有活干,但价格压得很低,而且工程款要等很久,小公司垫不起钱,只能看着大公司接活。
数字化跟不上就被淘汰:现在大公司都用3D建模、直播工地了,客户能实时看进度,但小公司没技术、没资金搞这些,客户觉得你不专业,宁愿选大公司。
六、跨界大佬来“抢饭碗”,模式彻底变了
京东、美团这些互联网巨头开始做装修,比如推出“装修贷款”“工厂直供材料”,价格比传统公司低15%,还能分期付。而且现在流行“工长平台”,工人直接跟业主对接,跳过装修公司抽成,传统公司的“包工头模式”越来越难管工人。
现在装修不再是“卖材料”,而是卖“整体方案”,比如全屋智能、适老化改造,但小公司没能力做这些高端服务,只能接低价单,越做越穷。
总结:不是没活路,而是要“换玩法”
现在装修行业就像“大鱼吃小鱼,快鱼吃慢鱼”:要么专注做细分领域(比如老房改造、适老化装修),要么靠技术和服务做出差异化(比如透明施工、3D设计),不然只会在低价竞争里被淘汰。如果还按以前“拉客户、赚差价”的老路子走,确实难,但转型对了,还是有机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