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科版初中物理《公式大全+知识点精讲》

  • 育人教育
  • 时间:
  • 作者:顾永胜
  • 来源:0513.city

一、机械运动

基本公式

速度               v=s/t               1 m/s=3.6 km/h

平均速度           v̅=Δs/Δt

直线运动路程       s=v t(匀速)

易错点

• 秒表读到 0.1 s;平均速度≠末速度。

• s-t 图象斜率=v;v-t 图象面积=路程。


二、声与光

声速:v声≈340 m/s(15 ℃空气)

回声测距:s=v声·t/2

光速:c≈3.0×10⁸ m/s(真空)

光的反射:i=r

折射:n=sin i / sin r(空气→玻璃,n≈1.5)

凸透镜成像:1/f=1/u+1/v

规律口诀:物近像远像变大,物远像近像变小。


三、质量·密度

密度:ρ=m/V     1 g/cm³=1×10³ kg/m³

空心判断:ρ平均<ρ材料→空心。

测 V:量筒读凹液面最低处,单位 mL=cm³。


四、力与运动

重力:G=mg(g 取 9.8 N/kg,计算常取 10 N/kg)

弹力:F弹=kΔx(胡克定律)

滑动摩擦力:f=μN(水平面 N=G)

力的合成与平衡

同向:F=F₁+F₂;反向:F=|F₁-F₂|

二力平衡条件:等大、反向、共线、同体。

牛顿第一定律(惯性定律)

利用惯性:跳远助跑;防止惯性:安全带。


五、压强与浮力

压强

固体:p=F/S(F=G 若水平放置)

液体:p=ρgh(h 为竖直深度)

大气压:1 atm=1.013×10⁵ Pa≈760 mmHg

浮力

阿基米德原理:F浮=ρ液gV排

浮沉条件:F浮>G 上浮,F浮=G 漂浮/悬浮,F浮<G 下沉

计算四法:①称重法 F浮=G-F示 ②压力差法 ③阿基米德 ④平衡法(漂浮 F浮=G)。


六、简单机械与功

杠杆平衡:F₁l₁=F₂l₂

滑轮组(不计绳重摩擦)

拉力:F=(G物+G动)/n

距离:s绳=n h物

机械效率:η=W有/W总=G物 h /(F s)=G物/(nF)=G物/(G物+G动)

功与功率

功:W=Fs(力与位移同向)/ 举高 W=Gh

功率:P=W/t=Fv(匀速)


七、热学

比热容:Q=cmΔt   c水=4.2×10³ J/(kg·℃)

燃料放热:Q=qm(或 Q=qV)

热机效率:η=W有用/Q放

热平衡:Q吸=Q放(不计损失)


八、电学

电路基础

电流:I=Q/t(A)

欧姆定律:I=U/R(纯电阻、同一段导体)

电阻定律:R=ρL/S(温度一定)

串并联规律

串联:I=I₁=I₂;U=U₁+U₂;R=R₁+R₂

并联:I=I₁+I₂;U=U₁=U₂;1/R=1/R₁+1/R₂

电功、电功率、电热

电功:W=UIt=Pt=I²Rt=U²t/R(纯电阻)

电功率:P=UI=I²R=U²/R

焦耳定律:Q=I²Rt(普适)

家庭用电

电能单位:1 kW·h=3.6×10⁶ J

安全电压:≤36 V(干燥环境)


九、电磁与信息

磁极:同名相斥,异名相吸;磁场方向:N→S。

安培定则:判断通电螺线管 N 极。

电磁感应:产生条件—闭合回路+切割磁感线;方向—右手定则。

感应电动势:ε=Blv(导体垂直切割)

电磁波:c=λf,真空中 c=3.0×10⁸ m/s。

无线电波→微波→红外→可见光→紫外→X 射线→γ 射线(波长由长到短)。


十、能源

能量守恒:能量只会转化或转移,总量不变。

可再生能源: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;不可再生:煤、石油、天然气。


易错提醒 TOP10(苏科版高频)

ρ=m/V 中 V 指“实际体积”,空心部分不计。

液体压强只与 ρ、g、h 有关,与液体多少、底面积无关。

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,只与 V排 和 ρ液 有关。

杠杆力臂是“点到线”的垂直距离,不是“点到点”。

滑轮组 η=G/(nF) 仅适用于竖直匀速提升。

欧姆定律只适用于“同一段导体”且“温度不变”。

电功/电热公式选择:已知 U、I 优先用 Pt;已知 I、R 选 I²Rt。

凸透镜实验中,烛焰、透镜、光屏中心需在同一高度。

温度计读数视线与液柱平齐;记录要带单位℃。

实验题作图:光线、力臂、电路导线必须“尺规”规范。


速度 v=s/t

密度 ρ=m/V

重力 G=mg

压强 p=F/S(固体)/ p=ρgh(液体)

浮力 F浮=ρ液gV排

杠杆 F₁l₁=F₂l₂

滑轮组 F=(G物+G动)/n;η=G物/(nF)

功 W=Fs;功率 P=W/t

比热 Q=cmΔt

欧姆 I=U/R

电功 W=UIt;电热 Q=I²Rt;电功率 P=UI


【中考物理·公式“必背 20 条”】
(按命题频率由高到低排序,抓牢这 20 个公式,卷面 90% 计算题直接得分)
1  v=s/t  (直线运动、速度计算)
2  ρ=m/V  (密度、空心问题、鉴别物质)
3  G=mg  (重力、质量换算、压强铺垫)
4  p=F/S  (固体压强:切割、叠加、刹车)
5  p=ρgh  (液体压强:U 形管、水压机、深海)
6  F浮=ρ液gV排 (浮力四法之首,必考)
7  F₁l₁=F₂l₂ (杠杆平衡,实验+计算)
8  F=(G物+G动)/n (滑轮组拉力,常考“最省力”)
9  η=G物/(nF) (机械效率,年年压轴)
10 W=Fs  (功,常与功率、效率联合)
11 P=W/t  (功率,跑步、爬楼、电梯)
12 Q=cmΔt (比热容,热平衡方程核心)
13 I=U/R  (欧姆定律,电学“母公式”)
14 串联:R=R₁+R₂ (分压规律)
15 并联:1/R=1/R₁+1/R₂ (分流规律)
16 W=UIt  (电功,电能表读数转换)
17 P=UI  (电功率,灯泡亮度判定)
18 Q=I²Rt (焦耳定律,电热档位题)
19 c=λf  (电磁波速,手机 5G、Wi-Fi)
20 η=W有用/Q放 (热机效率,能量转化压轴)
—— 记住这 20 条,卷面计算题 90% 直接套用;剩余 10% 只需再套一次变形即可。